地點:板根藝廊(薰風會館)
展名:楊永在 2025 森雕禪韻 木雕藝術展
展期: 2025 / 07 / 05 ~ 2025 / 09 / 30
藝術家:楊永在老師
【展覽介紹|雕者如行者,心藝合一】
當大地的清風穿過林間,木的氣息與泉的潤澤交織成詩,一場結合自然、藝術與心靈的木雕展即將展開。
「森」是環境,是大自然孕育萬物的母體;「雕」是技藝,是藝術家歷練多年、淬鍊出來的手藝與意志;「禪」是精神,是創作背後對生命的覺察與領悟;「韻」則是氣息,是作品中所流動的節奏與靈光。本展將四者融為一體,邀您在林泉之境中,與木對話,與心相印。
此次展覽精選楊永在老師歷年代表作與新作,主題涵蓋自然萬物、生命蛻變、禪意哲思等層面。作品以台灣原生木材為基底,如黃檜、紅檜、黑柿木、牛樟等,木質溫潤、紋理獨具,經由雕刻者之手,一刀一刻,化為有形的詩意與無形的心印。
地點:茶業歷史文物館(薰風會館)
展名:枯葉菩提
展期:常態展
藝術家:林映汝老師
藝術家介紹:
現為陶喜工作室負責人,新北市陶瓷釉藥研究協會常務理事,融合其美商財務的縝密精算,池坊華道的禪風內斂,陶藝創作的靈魂感動,習禪修定的感悟自然,展出作品意境無垠。
專業領域:陶瓷文創藝術、花藝教授。
主要產品:木葉紋飾生活器皿、茶具、香器、 花器、花藝設計。
木葉紋飾:落葉知秋,一片樹葉賦予詩意和禪境。承古藝新,滿滿情懷是源於宋代吉州窯的木葉紋飾技法,融入現代生活美學,具藝術魅力的木葉茶具,延續自然界美的傳承,old is new,以楓紅、菩提等葉大自然的素材融合陶瓷成陶藝之美。
地點:茶業歷史文物館(薰風會館)、麗品(酒店本館)
展名:王秀杞雕塑展
展期:常態展
藝術家:王秀杞老師
藝術家介紹:
是台灣男性雕塑家,曾任淡江大學副教授、明道大學時尚造形學系教授。石雕藝術家王秀杞,擅長將剎那間的感動轉化為具體形象,透過渾圓柔美的線條,藉以傳達「真善美」的人間價值。
主要展品:
風格主題一直圍繞在人與自然、人與人之間情感互動的表現上,例如:「親情系列」、「抒情系列」、「造型系列」以及景觀雕塑。
因此,他雕刻石材的創作靈感,一直圍繞在人與自然、人與人之間情感互動的表現上,以「尊重自然,重視倫常,關懷鄉土」作為主題。
表達對鄉土以及社會的關懷,呈現人性真善美的一面,並延伸到對宇宙全人類及生物的關愛。
對於石材的特性非常深入的了解,大理石的溫潤柔美、青斗石的堅硬厚實、奧羅拉石的紋理變化等,順應石材的特質做出最好的作品。
在人像造型上,表情與肢體動作重點之表現,著重在雕刻細膩傳神與寫實精準,充分顯現他的想法與個性。
觀賞者很容易感受到「人」的不同性格,他認為這樣才能擺脫「工匠」而臻至「藝」的境界,真正感動觀眾的心。
地點:茶業歷史文物館(薰風會館)、麗品(酒店本館)
展名:「田園樂 慶豐收 」
展期:常態展
藝術家:葉發原老師
藝術家介紹:
葉發原,生於桃園大溪。他一貫以「藝術根生於鄉土,創作來自於生活」為創作理念,尤擅以大自然生命為題材,揉合皮雕與皮塑技法,將靜態的牛皮注入了生動與傳神,一股源自作品的生命力躍然而出;是為國內首開工藝類最高榮譽「民族工藝獎」一等獎的工藝家。堪稱當代國內皮革藝術創作最具代表性人物之一。
葉先生多年來執著和投擲皮革工藝的心力甚深,對皮藝材質的掌握和精湛技藝,已建立獨樹一格的皮塑寫實風格,開啟皮革藝術新視野。創作歷程當中有「螃蟹系列」、「螳螂系列」、「田園系列」、「螞蟻系列」、「豐收人物系列」「美食系列」及「鷹揚系列」等田園鄉土生命的題材,藉由平凡無奇的草蟲蔬果,勾勒大自然的野趣,喚起人間至情的溫馨,融入他那一件件情趣兼意境的作品之中,呈現對自然的觀察、鄉土的眷戀和土地的關懷,巧藝與人文素養兼備。
。
主要展品:
1989年「螃蟹系列」---葉發原最早名揚世界皮革藝術界的傑作,曾獲日本專業皮革一染展銅賞獎。
1999年又以德國LEDER-GUILD推甄會員身分,參加美國國際性皮革工藝協會聯盟之年度觀摩競賽展,獲皮塑組冠軍。
1992年「螳螂系列」-- - 螳螂在昆蟲王國裡是勇猛的鬥士,而在藝術創作者的眼中,活脫脫地好似穿著燕尾服的紳士,於是作者運用豐富的想像力,將螳螂擬人化。件件都呈現出情趣意境兼具的閒情逸致,令人莞爾。
1994年「田園系列」---將蔬果草蟲等田園生態形之於皮塑,透過精緻的雕、塑處理,再假以豐富的色彩,呈現出瓜果葉蟲靈動的姿態及充滿野趣的生命力。意境生趣兼備的創意皮塑作品,使他成為首開工藝類最高榮譽「民族工藝獎」一等獎的工藝家。2006年更榮獲國際手工藝品網路博覽會APEC台灣最具代表性產品第一名的殊榮
1997年「螞蟻系列」寫實精雕的皮塑螞蟻,是皮革藝術中極高難度且細膩的成功創作。除了精采呈現創意巧思和超群技藝兼備的作品外,更以詼諧幽默的手法,為現代人忙碌緊張的生活,增添幾許來自大自然的生趣和詼諧。
2004年力作---皮塑人物豐收系列,鎖定台灣早期豐收題材,同樣呈現田園情趣之外,更將各階段代表作品,做一精華薈萃的完整呈現,如強韌刻苦、古樸真摯的農夫,有的杵臼搗米,有的簑衣下田,有的肩挑鋤犁、有的肩挑蝦籠,使力挑擔的挑夫、滿臉風霜,販售瓜果、販售螃蟹、水邊釣魚,更有南瓜豐收,螃蟹滿簍的歡慶喜樂情景等,栩栩如生地呈現出五0年代,不同時空背景下豐富的生命內涵。一方面思想起阿媽青春年代的古早生活,一方面也以21世紀的皮塑飲水思源表現前人的堅毅勤儉。此系列作品榮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及新北市客家藝術園區永久典藏,更成為海基會第三次江陳會我方贈禮之首選,傳為兩岸三地及國際間藝文界盛事,好評不斷。
2020年美食系列以獨特皮革塑形技法,把兒時記憶中的大溪豆乾滷味、豆腐、甚至色彩繽紛的馬卡龍,逼真寫實手法,令人垂涎三尺,大飽眼福。
2023鷹揚系列作品,展現更上一層樓的創作能量。
從多年前老鷹頭的嘗試製作到現在整體呈現,把老鷹鋭利眼神、堅實嘴爪、豐潤羽翼、靈動姿態雕塑得細緻入微又氣勢磅礴,因為鷹揚人生的體悟,藝以言志,展現勇於改變、重獲新生的生命態度。
葉發原的皮塑世界中,以皮革仿擬各種生態、材質,螃蟹、螳螂、螞蟻、瓜果與蔬草,甚至人物的肌膚、斗笠或帽子、衣褲、鐵鍊、稻穀,既逼真生動又幾可亂真。在技術上,更是不斷推陳出新,舉凡雕刻、形塑、染整、編織、堆砌等種種技法不斷研發,成就當代皮塑藝術嶄新藝術視野和多元風貌,努力不輟,堪稱標竿典範人物。